这是一次快速的共创,众多设计师在有限时间内,更快更高效的协作,探索更多可能,找到合适的方向,帮助主设计师输入更多的想法。在设计工作中,设计师需要画很多草图,来考虑最终的画面。 随着互联网迭代速度的加快,一个设计师花很长时间的思考-画草图-飞机稿-细化N个稿的过程似乎不太符合这个趋势。我们需要探索有没有可能改变,更加高效密切的协作是设计的必然趋势,高效协作必然是设计管理者的巨大挑战。Trade in Program是我们在海外的以旧换新,这次进行了比较大的升级,实现了用户直接价格抵扣:在买新机时,用旧机抵扣,价格将直接减除,只有付款抵扣后的价格即可。 由此,我们需要以新旧机更换为主题,创意一组画面。步骤如下:关键词穷举 -> 基于词进行简单画面草图 -> 画面深入执行;01 画面关键词穷举所有设计师围坐在一起,每人一张白纸和笔,写下能想到的3个画面关键词,然后递给下一个; 如果有10个人,1个循环就是30个词,2个循环就是60个词。在出现的相似的越来越多时,就能确定基本穷举完成。02 画面草图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数十个关键词,每个人在其中挑选3个词用于草图表现。设计师将尽可能的讲解画面的创意、表现方式。03 飞机稿与审美倾向这时候的稿不需要太深入的表现,只要能看出方向即可。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,设计尽早进行可用性评估; 这些稿都没有太多精修细节,只是为了看下最终哪个方向会符合。04 深入表现确定这个方向作更深入表现。以下就是本次简短Workshop的产出稿。 实际使用上,还需要进行用户&专家验证,在当地市场的用户群中进行一次反馈验证,以保障符合当地人文、审美。而在内部的测试反馈中,认为该稿表意有所欠缺。05 写在最后这种工作坊的产出方式,是一个漏斗的收紧的过程: 10位设计师,最开始的关键词和草图——1小时;3位设计师,进行飞机稿的设计——2-4小时;1-2位设计师,进行最后的深入表现——2天;在我们看来,设计的趋势是团队更紧密的协作,设计稿更快速的迭代,让成员共同理解;Workshop是其中的一种方式,我们也在探索更多更好的方式。